□吳梅花
  3年前,周浩從北京大學退學,轉學到北京工業技師學院,從眾人艷羡的高材生到普通的技校學生,從北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人才儲備軍到如今還未就業的技術工人。這樣的身份轉變,就足以讓人不敢相信。周浩這樣做了,並且談起當年的決定,“毫不後悔,很慶幸”。(11月17日《中國青年報》)
  這是一個堪稱經典的故事。故事是曲折的,主旨是陽光的;尊重興趣與個性、做自己最喜歡的事兒“毫不後悔”是人性高揚的;北大不代表一切遭拋棄是符合“北大總挨罵”的輿論基調的;不上北大安心做技術工人照樣有成就,是順應“學歷不代表一切”、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”主旋律的。總而言之,言而總之,看點很足,賣點很硬。
  當然,要經歷風雨才能見彩虹,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。周浩能走到今天這一步,是有其獨特之處的。而“前北大學生”的身份也讓這所技校如獲至寶,又是小班授課,又是配置最好的班主任,人家壓根就沒把你當“普通學員”對待……
  精彩的周浩故事,能催生多少猶如周浩一般的故事精彩?我們驚嘆於一個“棄北大讀技校”的案例,可它有多大的可複製性?圍觀這則特殊案例的時候,不同的表達者“兜售”了不同的立場與訴求,藐視北大名校的,批評僵化的本科教育的,不屑於當前應試系統的,抵禦精英教育思維的,痛斥當前教育體制對人“痛不欲生”堪稱磨難的……批評者、共鳴者的訴求千差萬別,但有一點卻是毫無疑問的:想原原本本複製一個“周浩版本”,是相當困難的,你很難讓這麼多因素“恰巧”湊合到一起,拼起一個如此精彩且獨特的勵志故事。
  直白點說,你把北大說得再不堪,把本科教育應試游戲說得再無聊,終究不能改變北大是名校、高等教育最出人才的當下現實,在其他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,過分渲染這樣“特立獨行”的故事樣本,不見得能夠在更多人身上應驗,結出美好人生的果子。唯一可以倡導成為“複製力量”的,就是快速增強技術學校的水平,讓更多的技校,不需要“開小竈、開小班”,也能夠承載“堪比北大”的成才夢想,陽光大道,灑滿陽光。
  中國普通高等教育與技術職業教育的天平失衡,是一個很嚴重的話題了,必須得到更好的面對。這些年說得很多,做得不多,都知道社會缺高級技工,卻培養不出來高級技工,投入不夠,重視不夠,必然導致全社會的觀念難以被扭轉過來。符合國際趨勢的技術教育水平更有分量一點,天平那一端的“北大夢”才不至於成為沉重不堪的唯一夢。要想個性被尊重,興趣被張揚,只有修通更多的成長之路,不再千軍萬馬只有一座獨木橋,舍此而無他途——這是在分析了周浩故事的看點、特點之後,唯一可以高揚的“複製點”。  (原標題:“棄北大讀技校”的看點與特點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k44lkgt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